仔豬出生重約為1.4kg(品種不同,略有差異),出生后生長發育快,是生長強度最大時期,飼料報酬高,若此階段生長發育受阻則易形成僵豬。由于生長發育較快,需要的營養物質多,尤其是蛋白質、鈣、磷、鐵代謝等比成年豬高得多。對營養不全飼料反應敏感。研究表明,斷奶后第一周的長勢,將對其一生的生長性能有著重要的影響。因此,對仔豬斷奶后第一周除加強飼養管理外,一個重要的因素是提高斷奶仔豬料的質量。下面簡單談一下乳豬的營養需要特點。
1.1 能量需要
乳豬飼養的最終目的是獲得最大的斷奶重和提高群體整齊度。研究結果表明,斷奶體重較大的仔豬順利過渡到斷奶飼糧,并減少營養性腹瀉的發生率;哺乳期生長較快的仔豬在生長肥育期的生長速度亦較快,Pollmann指出,斷奶后第1周增重約900g的仔豬比沒有增重的仔豬提前15天出欄;Tokach等(1992)的研究也表明,21日齡斷奶后第1周增重超過225g/d的仔豬,達到109kg體重的時間可提前10天。
哺乳仔豬蛋白質沉積與能量攝入量成正相關,因此要想獲得最大的蛋白質沉積率,就需要為哺乳仔豬提供最大的能量攝入?紤]到需要盡可能滿足弱仔豬的營養需要,乳豬料的能量設計不可太高,以提高弱仔豬的采食量。 仔豬出生后,蛋白質和脂肪沉積迅速增加。在出生至21日齡斷奶期間,仔豬蛋白質和脂肪含量呈線性增加,平均增速分別為25~38g/d和25~35g/d。哺乳至斷奶過渡期間,由于斷奶應激的影響,蛋白質增長減慢,而脂肪增長通常為負值。在這一時期,蛋白質沉積速度既與采食量有關,又與飼料中可利用蛋白的含量有關。在良好的保溫條件下,體脂肪的動員速度與采食量及飼糧中可利用蛋白的含量密切相關。 依據美國相關資料,哺乳仔豬的維持代謝能需要為470kJ/kg·BW0.75·d,仔豬斷奶(4周齡)后第1周的維持代謝能需要為453kJ/kg·BW0.75·d,第2周為423kJ/kg·BW0.75·d。仔豬的維持代謝能需要還與環境溫度有關,環境溫度低于臨界溫度1℃時,代謝能需提高2%~5%。 初生仔豬已含有較高量的胰脂肪酶,但3周齡前膽汁分泌量少,不能激活胰脂肪酶和乳化飼料脂肪,這時仔豬消化脂肪的能力有限,直到16日齡的仔豬的胃僅能消化25%~50%的飼料脂肪。母乳中的脂肪是以乳化狀態存在,所以其脂肪利用率較高,據報道,仔豬對母乳中脂肪的表觀消化率約為95%。3周齡后隨著膽汁分泌逐漸增加,對飼料脂肪的消化吸收才逐漸加強。在斷奶仔豬中,攝入代謝能用于生長、蛋白質能量沉積和脂肪能量沉積的效率分別為0.72、0.66和0.77,與生長豬的相應值接近。 |